发布时间:2023-03-10浏览次数:374
【港澳台专线】(台海观澜)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福州先行探新路
中新社福州10月2日电 题: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福州先行探新路
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福州近年来全力加强榕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城市,已成为台胞“登陆”发展的重点目的地城市之一。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6月,福州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4785项,合同台资127.81亿美元;连续举办十一届的海峡青年节,累计吸引3万多名两岸青年参与;在榕常住台胞近2.6万人。
福马先行,构建“同城生活圈”
“回家的路越来越近了。”大陆配偶陈巧霞娘家在福州连江黄岐,她犹记得,“小三通”未开通时从马祖回娘家要花几天时间,需先搭乘飞机到台湾,再到香港转机;2001年“两马”航线开通,从马祖坐船到福州马尾,再转汽车回家,花费三四个小时;2015年,4.8海里航程的“黄(岐)马(祖)”航线开通,探亲之路只需25分钟。
9月29日,台胞经福(州)马(祖)“小三通”航线回家过中秋。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如今,福州拥有4条对台空中直航航线及2条至马祖的“小三通”客运航线,是两岸人员直接往来的重要通道。
凭借地缘相近的优势,福州与马祖率先融合发展,以“两马”和环马祖澳地区为核心区,以福马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联手构建福马“同城生活圈”。
福马多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目前,10所中小学、22个村全面建立对接联系;持续开展的“两马”同春闹元宵等活动,促民间交流往来;已举办6次的福马磋商会,就深化旅游、校际交流、海洋养殖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
应通尽通,经贸合作更紧密
福州台商投资区、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永泰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等台商投资重点产业基地先后设立,吸引台资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了显示器、汽车及其零部件、食品等多个产业链。
5月18日,第二十五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州启幕,首次设置台资企业投资大陆成果展区。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作为在榕台资企业显示器产业链的“龙头”,冠捷电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智能液晶显示产品出口订单已排到了几个月以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社记者说,这除了自身努力,也得益于福州对台资企业在榕发展的支持和帮助,未来将在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持续深化与福州的合作,布局更多优质项目。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福州发展与生活,台企在此扎根成长。”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蒋佩琪说,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将以康养、餐饮、电商、物流、海洋渔业等领域的创新融合,吸引更多台胞台企参与福州发展。
政策支持,幸福感不断提升
每年,福州发布千余个专门面向台湾青年的优质就业岗位,已有280多名台湾教师在福州各高校任职。福州引导支持台胞参与乡村振兴,已推动台湾乡建乡创团队参与60多个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
3月3日,福建福州,台胞志愿服务队队员、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陈柏叡(右一),在志愿服务活动上为市民义诊。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台湾青年陈柏叡,2010年入职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后,成为首位福州市事业单位聘用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台胞,并相继获得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福州市闽都英才等荣誉。他说,跟大陆职工享受一样的奖金、待遇、学习升迁等同等待遇。
福州构建多层次台胞住房保障体系,面向台胞提供1050套配套较好的公租房房源,已有241户363名台胞入住。从事法律行业的王廷维是首批入住的台胞之一,因热心公益而被住户们推选为“楼长”,“住在台胞公寓,真的让我有回到家的感觉,也让我开始考虑长久住下来的可能”。(完)
中新社杭州10月2日电 (奚金燕)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浙江杭州清河坊人流如潮。两侧白墙黛瓦,尽显风雅宋韵。在“江南铜屋”中,来自英国的黑泽尔(Hazel,中文名“蝴蝶”)正抡着小铁锤,专心致志地“打铜”。
伴随着清脆的“叮叮当当”声,不一会儿,铜片上,憨态可掬的亚运会吉祥物“宸宸”展露“真容”。
10月2日,来自英国的黑泽尔(Hazel,中文名“蝴蝶”)(左)和朋友在清河坊体验“打铜”。奚金燕 摄
“So interesting!”黑泽尔没想到,薄薄的铜片还藏着这样的惊喜。三年前,她跟随丈夫来到中国工作生活,这些年游览了不少地方。此次黑泽尔特意做好攻略,和朋友一起来清河坊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亚运氛围。
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州不少景点换上了“亚运妆”,许多本土老字号也纷纷亮出“看家绝技”。“江南铜屋”里就展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的作品。
跟随人流步入铜屋,只见一尊《亚运莲花尊》别具一格,龙泉青瓷与铜工艺两大非遗交融碰撞,让人印象深刻。再往里面走,一件名为《心心相印·三连印》的作品更是吸睛,铜雕、玉雕与花丝镶嵌工艺共同打造而成的“三潭印月”,别有一番韵味。
据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廖润丹介绍,这些作品大部分都采用了熔铜艺术,创作灵感则来自于中国传统山水。如今“双节”叠加亚运红利,“江南铜屋”人气迎新高,客流量同比增长40%。
“亚运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近来我们的团购订单也多了不少,希望通过这个契机,让更多国际友人看到中国传统工艺技法,也希望我们的铜艺术可以走出去装点世界。”廖润丹说。
从清河坊出发,沿延安路向南,至高银街向东,便到了知味观总店。中午时分,知味观大堂满座,一屉屉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一碗碗地道的片儿川……自后厨“鱼贯而出”,热闹非常。
“欲知其味,观料便知”。作为杭帮菜“顶流”之一,知味观此次也是做足准备,迎接八方宾客。
知味观品宣负责人甘涛表示,为了迎接亚运会,知味观一方面开展了礼仪、英语基本口语等培训,更新了“中英双语菜单”,另一方面在产品上下大功夫,保证出菜品质,努力给游客留下美好体验。
“从这段时间来看,像东坡肉、叫花鸡、龙井虾仁、宋嫂鱼羹这些经典菜点单率最高。另外我们还创新了一款运动元素的定胜糕,也比较受欢迎,很多人买去讨个好彩头。”甘涛说。
饮食文化、非遗文化,皆藏着一座城市的底蕴与风情。据杭州文旅大数据此前预测,亚运会期间,杭州将迎来近年来最为密集的游客潮,外地游客量将超过2000万人次。多重红利之下,许多“沉淀百年”的老字号也再度迎来高光时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