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浏览次数:428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2日电 (陶拴科 王鹏 )10月1日上午,“和美新疆——2023年中国油画名家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传统村落木垒县月亮地村举行。
此次采风活动为期3天,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油画名家和9位新疆知名画家前往木垒县月亮地村、菜籽沟村和水磨沟村进行写生创作,深入挖掘木垒县优秀历史文化,积累素材,创作以木垒县风景、人物、民俗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汤志义说:“在国庆节期间来到木垒参加这样一个活动,体现了闽疆两地人民的深度融合,所以我们想借助这次写生活动,能多出几件精品力作,来讴歌新疆的大美、和美。”
1日上午,“和美新疆——2023年中国油画名家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传统村落——木垒县月亮地村举行。王鹏 摄
此次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主办,新疆画院承办。
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疆画院院长张雷震说:“2023年和美新疆全国油画名家走进木垒,也是我们和美新疆采风的第四次活动。这次活动邀请了全国的名家和新疆的本土画家,用艺术家的笔和作品来表现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美好的生活。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讲好新疆故事,让艺术家的作品,长久地发挥宣传和讲述我们新疆美好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完)
【中亚专线】(“一带一路”10周年)写意工笔两相协,共建“一带一路”风鹏正举
中新社阿斯塔纳10月2日电 题:写意工笔两相协,共建“一带一路”风鹏正举
中新社记者 张硕 文龙杰
“我很荣幸当时亲历现场并见证了历史……今天回忆起来更觉震撼,(因为)一切正在从擘画变成现实”。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十年后,在习近平主席当时发表演讲的大厅,作为亲历者之一的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她还说,“关于丝绸之路,哈中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包括我在内的听众都很振奋,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朋友圈”不断扩大。十年来,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中国83%的建交国。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实实在在惠及共建国家民众。正如哈萨克斯坦国务秘书卡林所说,在各方努力下,“一带一路”已成为一条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合作共赢之路。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奥托尔巴耶夫格外看重共建“一带一路”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成就。他表示,过去有些人不抱信心的中欧班列,如今在班列次数和路线上都稳步提升。他认为,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是中亚的繁荣与辉煌之路,该倡议使中亚国家重新焕发活力,从“陆锁国”变为“陆通国”。
共建“一带一路”也促进了文明对话,智库、媒体、青年、文化、旅游等交流日益密切。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副总编辑哈纳特·托卡巴耶夫对记者说,共建“一带一路”使哈中两国民众之间了解加深,“走得更亲更近了”。
托卡巴耶夫近日刚结束在中国的媒体交流活动回到阿斯塔纳,十年前,作为记者的他也在现场聆听了演讲。
“我是历史亲历者”,他对记者说,“当时尚不能完全理解倡议的深远意义,当看到众多项目成果,才意识到十年前这一倡议的提出是‘历史性的’,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新的认知与期待。”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擘画历史的“大写意”成为书写历史的“工笔画”,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方案,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承载着共同记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大写意”画出坐标系,锚定大势。“工笔画”精耕细作出的丰硕成果生发出新的动力,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奥托尔巴耶夫指出,越来越多中亚地区的年轻人希望参与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为实现本地区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诺罗夫认为,“一带一路”规模宏大、开放包容,是贸易投资、交通运输、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应对地缘政治紧张、经济复苏乏力、能源和环境危机加剧等凝聚全球力量,开启新的十年,值得热切期待。(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