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1浏览次数:797
中新网白山9月28日电 (张沫涵 张瑶)28日,由白山市野山参协会主办的首届岩合杯野山参参王大赛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评选出三颗“参王”,分别是野山参(干品)参王、野山参(鲜品)参王、林下参(鲜品)参王。
专家在对野山参(干品)进行评选。张瑶 摄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位于长白山脚下,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人参生长。得益于此,抚松县拥有1500多年的野山参挖掘史和450多年的人参栽培史,被誉为“中国人参之乡”,长白山采参习俗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抚松县万良镇副镇长宋继红介绍,全县域内人参留存面积916.2公顷,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万良人参小镇的长白山人参交易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
当天的“参王”评选现场热闹非凡,当参评人参出场时,观众们连连举起手机,希望能记录下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珍品。
观众在为野山参(鲜品)“参王”拍照。张瑶 摄
经过专业评委认真评选,三颗“参王”在百余颗人参中脱颖而出。据了解,本次评选以重量、形体、质量三项指标为标准,形体主要以芦、艼、体、纹、须五形量分。
获得“野山参(干品)参王”称号的人参有着约150岁的参龄。大赛评委、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武伦鹏表示,这次评选出的“参王”是百年不遇的绝品,它的外观独特,观赏价值也很高。
一颗超百年参龄的野山参(干品)获得该组“参王”的称号。张瑶 摄
“野山参(鲜品)参王”的主人山把头公方兴今年已经70岁了,他抱着获奖的“参王”告诉记者,进山三天发现这颗约90岁的人参,克服了很多困难才挖到。
山把头公方兴带来的野山参(鲜品)获得该组“参王”的称号。张瑶 摄
“这次比赛更像是一个嘉年华,从参农到参商再到人参研究人员,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人参产业健康发展。”长春中医药大学人参研究院研究员赵大庆说。(完)
中新网忻州9月28日电 (任丽娜)“金波曾醉雁门州,端有人间六月秋”,这是金代礼部尚书赵秉文的一句名诗,说的正是中国北派黄酒的典范代州黄酒。如今,在2023代州黄酒文化节上,100位全国书法名家作品萃聚山西代县雁门关,为民众呈上了一场“名家、名关、名城、名酒”四位一体的书法盛筵。
笔墨飘香雁门,让民众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任丽娜 摄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代县有着酿造美酒的天然基因,这里盛产百谷之长黍米,又有恒山山系天然矿泉水形成的“金波”“玉液”般清甜的井水,成为代州黄酒最优原料。代州黄酒又因代县境内雁门关的军事地位和商贸流通而闻名华夏大地。有多少文人墨客,饮罢代州黄酒,品出古道侠义、铁血精神,品出塞北边城的独特风物和不朽传奇。
为弘扬中华传统酒文化,振兴雁门黍米黄酒产业,将黍米黄酒这一非遗传承发扬光大,推动代县黄酒特色专业镇做大做强,走向世界。代县县委、县政府于9月26日至27日举行2023代州黄酒文化节。其间,举办了“金波墨韵.萃聚雁门——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活动。
本次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共征集到100位全国书法名家的作品,其中,特邀著名老书法家陈巨锁、田树苌、陈洪武、毛国典、张胜伟、叶培贵、潘文海以及书法国展获奖者等人参展。
全国书法名家们的作品以雁门关、代州古城、代州黄酒为主题,挥毫泼墨,倾情创作,呈上了一场“名家、名关、名城、名酒”四位一体的书法盛筵。这些作品真、草、隶、篆一应俱全,内容均为紧扣黄酒文化和雁门文化的名言佳句,其中不乏作者自创的诗、词、联、赋,主题鲜明、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富含思想性、注重艺术性、体现时代性。
一幅幅作品或笔酣墨饱、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或笔走龙蛇、行云流水、豪放不羁,或苍劲有力、沉稳端庄、古朴典雅,体现了当今书法艺术的创作水平,吸引了大批书法爱好者和各地来宾游客前来观展。
笔墨飘香雁门,30米书法长卷展示。任丽娜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代州黄酒文化节开幕式仪式上,来自山西省内外书法名家20人同台献艺,笔墨飘香雁门,现场书写了一幅30米书法长卷,让民众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