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8浏览次数:799
中新网南昌9月28日电 (记者 吴鹏泉)“奋进新征程 丹青绘赣鄱”——江西省大型美术作品展开幕式28日在江西省美术馆举行,展出的193件作品,真实展示了近年来该省美术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和创作水平。
9月28日,江西南昌,民众在参观“奋进新征程 丹青绘赣鄱”——江西省大型美术作品展。吴鹏泉 摄
本次展览由江西省文联、江西省文旅厅主办,江西省美协、江西省美术馆、江西美术院承办,旨在引导全省广大美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此次展览得到了全省广大美术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展出作品是从征集的一千多件作品中评选出的优秀之作,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漆画、连环画、综合材料等诸多画种,主题丰富、题材多样、形式语言各具特色,在整体上表现了新时代江西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面貌,充分展示了近年来该省美术工作的创新发展,展示了全省广大美术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美术家创作水平的提升。
叶青说,参展艺术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以作品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抒情,令人鼓舞和欣慰。坚信新时代新征程江西美术工作者一定能创作更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努力筑就江西美术新高峰。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于子亮是参展艺术家之一。在他看来,对美术作者而言,画展既是个人作品展示的窗口,也是美术作者自省的契机。在严格的征稿和评选机制下,这次展览必然会是一场艺术盛宴,是同行之间交流、分享和学习的良好时机。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出的作品涵盖风景、人物、建筑等诸多题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吸引了不少民众驻足细观,不时有人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这次展览跟我们的教学内容很相符,我们是带着学习目的前来观展的,希望能学习展出作品的画面构图和布局。”与同学一起前来参观展览的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生陈泓卢说道。(完)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微塑料的形状如何影响其在大气中的传输?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发表一篇环境模型研究认为,细长的微塑料纤维在大气中留存的时间可能会比球形微塑料颗粒长4.5倍,移动距离也更远。
该论文称,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大气输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移动)对微塑料在不同地点扩散和潜在累积的重要性。微塑料纤维(可能达到100微米长,但仅2微米宽)占环境中发现微塑料的很大比例。不过,当前对大气输运此类纤维的研究基于对球形颗粒的计算,没有考虑有些微塑料纤维的细长形状。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李锜和同事及合作者开发出一个环境模型,研究不同形状尺寸的微塑料的输运和沉积行为。他们发现,比起同体积的球形微塑料颗粒,微塑料纤维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小得多,沉降率低得多。如果把微塑料厚度考虑进去,他们估计微塑料纤维在大气中存续时间比圆形横截面颗粒增加4.5倍,这说明微塑料纤维会比过去认为的移动距离远得多。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估计微塑料纤维在大气中移动和沉积时应充分考虑其形状,以更好地理解微塑料污染源。(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