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7浏览次数:765
中新社珠海9月26日电 (记者 邓媛雯)26日15时,横琴口岸二期工程客货车联合一站式部分车道开通试运行。粤澳五家口岸查验单位,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便利通关模式,实现出入境车辆“一次排队、一次放行”。
据了解,当日开通试运行的部分车道包括横琴往澳门方向6条车道,澳门往横琴方向9条车道。横琴海关、横琴边检以及澳门海关、澳门治安警察局、澳门卫生局共五家口岸查验单位,于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在同一通关车道、同一查验平台,完成对通关车辆及人员信息的一次采集、分别处置、联合验放。
“从前需要澳门侧、横琴侧各停一次车,分别办一次通关手续,现在变成在横琴口岸办一次手续就能过关,通关时间大幅缩短。”从澳门往横琴方向的首位通关车主庞女士表示,作为经常需要往返琴澳两地的澳门居民,自己明显感受到了便捷通关带来的变化。
9月26日15时,横琴口岸二期工程客货车联合一站式部分车道开通试运行。图为横琴边检民警为首名体验新车道的澳门单牌车车主献花。何天洋 摄
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横琴口岸采取“边通关边施工”方式,分期分阶段推进旅检通道、车检通道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旅检通道已于2020年8月开通启用。二期工程共规划建设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30条,出入境车道各15条。本次开通试运行车道共15条,剩余车道及随车人员验放厅等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据口岸查验单位统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揭牌两年来,经横琴口岸出入境的人员超2100万人次,车辆约290万辆次,其中澳门单牌车超195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约81%、68%和172%。目前,横琴口岸日通关人员约4万人次,车辆超5000辆次,其中澳门单牌车占比约七成。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苏崑表示,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创新通关模式落地实施,是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新家园的重要一环,将进一步推动琴澳经贸往来、人流物流快速便捷流动,对构建琴澳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完)
中新网上海9月26日电 (王笈)上海博物馆26日举办张宗宪文物捐赠仪式,著名收藏家张宗宪此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9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举办张宗宪文物捐赠仪式。上海博物馆 供图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是金属胎珐琅器的两大品类之一,其制法是将各色珐琅料填施于用铜丝盘出的花纹框格内,再焊接在铜质胎体上,经焙烧、打磨、镀金等工序成器。掐丝珐琅器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在古代主要由宫廷制作和组织生产,供皇室享用。
清乾隆掐丝珐琅八吉祥碗。 上海博物馆 供图
张宗宪是当今世界上收藏明清宫廷掐丝珐琅器的重要私人藏家,祖父张楫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经营“聚珍斋”,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的古玩商号。张宗宪自20世纪50年代在香港创办“永元行”以来,以其传奇经历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
明初掐丝珐琅觚。 上海博物馆 供图
此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这批珐琅器,不乏可供多角度研究、展览的精品佳作。其中包括明早期掐丝珐琅觚一件,为仿青铜觚造型,花形饱满,胎体厚重,釉质纯正,具有早期掐丝珐琅器的特色;清乾隆掐丝珐琅蝴蝶纹屏风一对,掐丝均匀流畅,釉质纯净,纹饰秀雅脱俗,为乾隆时期珐琅器的典型作品;另有一对体量硕大的清乾隆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纹饰与宫廷器物相异,具有地方特色,为扬州制品,是目前所知的存世掐丝珐琅熏炉中最大的一对,颇为珍贵。
清乾隆掐丝珐琅蝴蝶纹屏风一对。 上海博物馆 供图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张宗宪长期关心博物馆的发展,此次慨然捐赠的珐琅器珍品,既是这种深厚情谊的见证,也极大地支持和充实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与展陈。未来,这批珐琅器将在上海博物馆得到良好的保护、研究,并在展陈中绽放异彩。(完)